原名:A HOLY LIFE -THE BEAUTY OF CHRISTIANITY
作者:约翰·班扬(John Bunyan,1628-1688)
译者:维真
初版:1684年
出版:2019年
ISBN 9789998142091
字体:简体中文
页码:160
规格:平装塑封32K
定价:76.00港币
——内容简介
基督徒要圣洁?但为什么我的生活总是不那么能够圣洁呢?
请看清教徒约翰·班扬为你展现圣洁之美:
——为何有称为基督徒的不离开不义?
——我们要离开哪些不义?
——如何离开不义?
“当默想、思考这本小书。如果有神圣的祝福相伴,它将藉着神话语的烈火熔炉来试验你的信心和操练。
本书的目的是把你内在的灵展现出来——把偷偷潜入,隐藏在灵魂城里伺机而动的仇敌揪出来。
本书展现了以各种方式隐匿的罪,剥去了其面具和伪装,任其原形毕露,我们这才发现它就是人类幸福的大敌。
本书旨在激励我们纯洁的头脑保持警醒,免得我们在试探中徘徊,结果却误入禁路,被绝望巨人抓住,成为在怀疑堡垒里残遭虐待的对象。”——编者
——目录
编者的话
序言
引子:劝诫
第一章 知易行难
第二章 离开不义的理由
第三章 不义都有哪些
第四章 应用
——作者简介
约翰•班扬(John Bunyan,1628-1688),17世纪英国著名寓言文学大师,英国通俗文学的开创者,是与莎士比亚齐名的大师级人物。他小学未毕业,却以丰富的想象力留下了众多经典作品。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多国文字,广为流传,代表作《天路历程》更是成为跨越文化差异、备受推崇的不朽传奇,国内已有二十多家出版社出版和再版过。
——试读
“你的殿永称为圣。”——《诗篇》93章5节
编者的话:
本书是最发人深省的一篇论述,一直受到我们的关注。对于诚挚的基督徒而言,它是无价的向导;因为他们已认识到一个不朽灵魂的救恩无比重要,而人心却是诡诈的,因此叹息呼求:“按公义判断、察验人肺腑心肠(最隐秘的念头)的万军之耶和华啊!”“察验我的肺腑心肠”,因为“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我耶和华是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作事的结果报应他。”
若是圣灵在谁心里激起这一严肃的求问:“我当怎样行才能得救?”那么他就会在不信和敬畏中抛开个人对自身的评价,转而呼求无谬无误的察验。“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任何)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读者啊,你现在还是戴罪之身,却渴望在至圣所无谬的天平上称重后,仍能得赦免、进天堂吗?当默想、思考这本小书。如果有神圣的祝福相伴,它将藉着神话语的烈火熔炉来试验你的信心和操练。本书的目的是把你内在的灵展现出来——把偷偷潜入,隐藏在灵魂城里伺机而动的仇敌揪出来。本书展现了以各种方式隐匿的罪,剥去了其面具和伪装,任其原形毕露,我们这才发现它就是人类幸福的大敌。本书旨在激励我们纯洁的头脑保持警醒,免得我们在试探中徘徊,结果却误入禁路,被绝望巨人抓住,成为在怀疑堡垒里残遭虐待的对象。
本书初版于 1684 年,采用口袋书的形式。但这个版本很罕见,以至于威尔逊(Wilson)、怀特菲尔德(Whitefield)以及其他出版班扬选集的编辑都没有留意到它。直到 1780年本书才再版,出现在一部由马森(Mason)和里兰德(Ryland)注解的班扬文集中。本书的目的显然是想帮助基督徒在属天的祝福下,努力抵挡罪的侵蚀;因为罪浪滔天的洪水,已淹没了这个国家。共和国时期政府所设立的道德和宗教信仰约束,随着一个放荡的王子登上英格兰王位而瓦解。
骄奢淫逸的法国朝廷为了毁坏这个国家的核心利益而贿赂了他。为躲避风暴,他到法国寻求避难,由此所受到的玷污和 败坏超出寻常人的想象。他当上国王后,其朝廷被一群皮条客、娼妓和谄媚者所包围。上行下效,朝廷的榜样很快受到全国的追捧,宗教信仰成了被取笑的对象;那些不愿受骗交出灵魂永恒福祉的人——在如此邪恶的榜样和诱惑之中,他们那至关重要的敬虔保守了他们——因此遭受了毫不留情的严酷迫害。德行昭彰的威廉·罗素(William Russel)大人和杰出的悉尼(Sydney)落到了刽子手的权下;约翰·汉普登(John Hampden)被罚款四千镑。此时神的手伸了出来。
可怕的瘟疫夺走了近七万伦敦居民的性命。次年,这个富裕、荣耀的城市,连同其主教座堂、众多教堂、公共建筑和装满财物的仓库,均化为一片焦土。荷兰舰队沿泰晤士河逆流而上,威胁要消灭我们的海军,甚至政府。这令朝廷和国家都深感恐惧。然而,放荡之气仍然把持着朝廷和国家,可怕的逼迫咆哮着临到了所有拒绝参加国教聚会的人。成千上万的人死在牢里,许多人被流放到国外。胆怯动摇的人放弃了信仰,神的教会一片肃杀之气。此时,约翰·班扬冒着巨大风险,不仅放胆讲道,而且还出版了忠信的《给受苦者的忠告》(Advice to Sufferers)。紧接着又出版了本书,呼吁所有自称是基督门徒的人,不顾一切风险,远离不义。书中都是合宜的话,如同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 25:11)有一人必是痛苦地感受到了这种公众生活方式的改变。
他见过并享受到了克伦威尔摄政期间表现普遍的虔诚,和许多无疑是真实的证据,现在他又蒙召来见证在统治者和贵胄中间公然叫嚣的邪恶所带来的影响。罪恶之源就此开闸放水,败德的洪流冲刷着各个阶层,整个民族道德沦丧,教会心痛不已。想要精确估算有多少人放弃了基督教信仰,实属不易。
一个坏蛋的败德之举,定然比九十九个善人不起眼的圣洁醒目得多,尤其是当一个认信者变得亵渎之时。因此,班扬说道:“一只黑羊在五百只白羊中非常显眼,若一只感染疥癣,则很快会传染许多只。同样,圣徒中有一个不洁净之人,就会玷污其他人,正如所罗门之言:‘一个罪人,能败坏许多善事。’”(传 9:18)班扬还说:“相比较而言,我们堕落的本性更乐于关注恶行,并为此忧伤,却不喜悦那些令旁观者黯然失色的善举。此外,偏颇之人也会害怕善行的动机不纯。
这些原则同样适用于长老派统治下的社会。但当复辟来临,社会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就像瘟疫一样,罪披着习俗的外衣,变得不再是罪了。今日,对许多人来说,盈余的邪恶也不再是罪了。”“现在英格兰有许多认信者,他们与最坏的人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他们还祷告、读经、听道、受洗、参与教会团契和领受圣餐。在这些事之外,就其整个生命和言谈举止来说,他们跟其他人一样黑。”“看到在这片土地各个角落的一群群认信者中,罪如此高调地存在,真让我吃惊。”如果许多认信者的行为如此卑劣,那么无疑,公开亵渎之人会多么卑劣啊?那么多认信者抛下面具,以自己的伪善为荣,是《胡迪布拉斯》(Hudibras)一书中恶毒伎俩和嘲弄的原因所在——巴特勒(Butler)闭眼不见成千上万死在牢里之人所受的残酷虐待,也不见殉道者们信仰和行为的诚挚。堕落真的大行其道了。但班扬尽其所能,警告读者:“要远离不义,就要逃避那些榜样,兽性的榜样——嫖娼、咒骂、撒谎、偷窃、不守安息日、骄傲、贪婪、欺骗、假冒为善——在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都在向人彰显。”“传道人大把大把播撒悔改的种子,长出来的却稀稀拉拉!果子哪里去了呢?
认罪,为罪羞耻,改正生活方式,为欺瞒、哄骗、诡诈、迷惑你的邻舍补偿,这些悔改的果效哪里找得到呢?”“悔改是苦口良药,没有正确的悔改,卑劣、罪恶的滑稽心态就会不受搅扰地安居,得不到洁净,不能从灵魂中赶出去。”班扬说:“我不愿严苛,但如果穿金戴银、锦帽貂裘、装修房屋、打扮孩童、学习拍马屁、妇人胆大妄为、男人纵欲、行为放荡、言辞淫秽和诱惑人的马车是悔改的记号,那么我必须说,悔改的果子在我们的土地上到处都是。”“存放神圣书的桌子已被打翻,对其中教导的喜爱也远离了这个国家。”“爱已不在,倒是贪婪、吝啬、怨言等类的事流行起来。如今在许多称为基督门徒的人那里,罪孽之盛,代替了恩典。”“看哪,看哪!世上有一帮半吊子祭司,不敢教导百姓神全部的规劝,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是在定自己的罪,是在谴责他们自己在世上的生活方式。敢于对百姓说,行事可以我为榜样,或者敢于说,你们在我身上看到、听到什么就照样遵行,神的平安必临到你们;这样的牧师现在到哪里去找呢?”黑暗的巴多罗买法案(Bartholomew Act)把敬虔属神的牧师们赶出了教区教会,此后在各教区中教士们的普遍特征便是如此了。班扬坦诚以待,却逃过了逼迫,这简直就是个神迹。难怪在那些教师的教导下,“基督徒学会了相互之间的骄傲、贪婪、诡诈、虚假、在神的事上胆怯、忽视基督徒的本分”。于是,宗教信仰有了臭名。“对此,我是在叹息中提笔的,而且我从未像现在这样哀叹过。只要有认信宗教的人存在,就没有哪一个地方可以免遭流言的侵袭。
罪孽是如此与宗教信仰纠缠不清,号称基督徒的人却表现出如此卑鄙的生命,以至于‘全地都满了呕吐的污秽,无一处干净’。”“噢,主啊!真是悲哀,溃烂的疾病进入了神的教会。”在此时期,比起野蛮席卷伦敦的暂时死亡,向道德和宗教信仰咆哮的瘟疫更加可怕,假冒为善的瘟疫,号称基督徒,却仍旧活在罪中。“假冒为善的特质是,它侵袭思想,就像大麻风侵袭身体一样。它渗入讲台、会议、私下的交往、圣徒的交通、信心、爱心、悔改、热心、谦卑、施舍以及所有的本分之中,连监狱也逃不掉,使得一切都让神觉得发臭。”“我们生活在一个肆无忌惮的时代,它充满了罪孽。”“他们用一条恶道替换另一条恶道,就像松鼠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并不情愿离开树;他们也一样,用酗酒代替贪婪,骄傲代替淫荡,这是个大骗局,但在认信者中间却普遍存在,几乎成了流行病。”“今日的罪是公然显明的,就像所多玛一样。骄傲和贪婪,对福音的厌恶,对圣洁的轻视,遍布了这个国家。”认信者的家庭也被感染了。“一个仆人说,求神保佑我吧,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他们作恶多端,且沉醉其中,竟还算神的仆人吗?现在他心里充满了对抗一切宗教信仰的偏见,否则就会像他们的主人那样,在外穿戴宗教的外袍,在家却可耻地全身赤裸。”“他寻找一所充满美德的房屋,在里面看到的却只是蛛网;在外面道貌岸然,在家却像滚在烂泥里的猪。”败德的溃烂也感染了年轻的一代。“噢!
现今的日子,孩子,认信的孩子,是多么轻易就对父母表示不敬,他们谩骂、指责、抵挡、训斥自己的父母,好像神从未指示过他们当孝敬、顺服父母,这是多么可怕啊!”“现今的日子,洪涛海浪淹没了那些只拥有敬虔外表的人。败德在认信者中成了潮流,受其爱戴和维护的程度超过其对待圣洁。即使那些有敬虔外表的人,也会恨恶敬虔的生命和能力,鄙视一切美善之事。”
眼前这幅关于罪恶和放荡的图画令人悲哀,但绘制它的人却热爱真理,所以他不可能说谎或夸大其词。这是当时出版的书,没人辩驳,因为无可辩驳。这不是苦行僧凭想象绘制的,而是一位蒙光照的亲历者根据现实生活绘制的。其制作时间并非正值这位贫苦的传道人因敬虔而身陷囹圄之际,而是在他历经痛苦以后。当时,逼迫者的愚昧导致他所写出的《天路历程》已经为他在全欧洲赢来了盛誉;他非凡的讲道才华已趋成熟,且声名远扬,成千上万的人拥挤着来听他讲道;伦敦和乡下,人们都寻找他的作品;他发表意见的机会已经远超当时大部分同时代的牧师。他讲述的故事是真实的,也充满了令人痛苦的益处。这一切罪恶的原因非常明显。无论何时,只要政府滥用权力,或通过干涉神圣的敬拜,或只偏爱诸多派别中的一个,不管它是长老会、独立教派还是主教制一派,都必会把神的物归给凯撒,其结果必然从各方面招致许多逼迫、伪善和相继而来的败德和亵渎。竞争对手会察觉彼此的败德行径,在其净化的过程中,需要所有教派努力提升至关重要的敬虔。这样的社会状况不可存在太久,对此我们还怀疑吗?本书初次出版之后的三年实属多事之秋,放荡的君主一命呜呼,不排除他有死于暴力的嫌疑,而在他之后继位的那个天主教徒逃到海外,死在流亡的路中。
一位开明的君主坐上了空缺的王位,宽容法案剪除了逼迫者的虎爪狼牙。不管基督教历史学家对此多么感兴趣,也不管这如何让骄傲之人谦卑下来,事实就是这里所陈述的样子。作者的目的不是要取悦读者。不,这本无价的论述有着更为深远、重要的目的。本书是对各时代、各国家、各教派所有认信者鞭辟入里的呼吁,直到世界的末了。读者啊,书中的警告是针对你我的。不管我们富有还是贫穷,是侍奉的牧师还是被侍奉的平信徒,本书对每一颗心都是一样的,从最高的统治者到最穷苦的农夫,各个社会阶层都不例外。愿这声音回响在我们耳畔,铭刻在我们心上,“愿每个称为属基督的人都离弃不义”。
本书的分析表明——号称是属基督的,这是多么严肃的事啊,祂是我们信心的创始成终者,是神在肉身中的显现,祂替我们承受咒诅,成就了我们永远的救恩。当忏悔的罪人得救脱离忿怒的祸坑时,天上的众军是多么喜乐啊!已经逃脱永火的人——也就是说他已经历到罪有多苦痛、有多邪恶,感受到了过犯带来的悲惨境地,后来从可怕的深坑中被救出,看到了那折磨被定罪之人的烟在眼前升起——有可能重新背道跌入悲惨之中吗?他有可能不管不顾地跳入漩涡,重新堕入恶道吗?断然不会,这是多么真实确定的答案啊。愿主藉着祂的先知,使用这些震撼的话语:“诸天哪,要因此惊奇,极其恐慌,甚为凄凉。这是耶和华说的。因为我的百姓做了两件恶事,就是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 2:12-13)
这样的举动实在太愚蠢,要不是我们经常在其他人身上见到,在我们自己心里感受到的话,这一事实几乎令人难以置信。本书把这些事实直白地摆在我们面前,深切劝勉我们保持警醒,殷勤探究这罪恶之根源的原因所在,思想我们应当采取什么补救措施。本书向我们表明,神儿女的性情和品质各式各样,那用以给人留下不可磨灭之印象的话语也是多姿多彩的。
“但在神的大家庭中,不仅有金银的基督徒,还有草木禾秸的世俗之人。如果有任何人得以脱离这些‘世俗之人’,不与他们相伴,离开他们的恶,他就会成为体面、圣洁的瓦器,合乎主用,得预备行各样的善事。”班扬热切提醒读者总要警醒:“因为罪是最为灵活的事。”要让自己有忌邪的心态,免得我们的心欺哄自己。“福音书中求基督指示得生命之道的青年,对自己的救恩有一些爱,但并不是如死之坚强、如阴间之残忍、如火焰之电光的爱。”(歌 8:6)他的爱不需要付出代价——不需要舍己,不需要牺牲。“这种人的爱停留在口舌上”,他们会祷告、听道,却不情愿剪除一项诱人的情欲;这是在欺骗他们自己的灵魂。有些人受到引诱却不曾改变:“圣道中蕴含着某种律动,若老练的传道人把握得当,”也会产生一时的影响,但“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结 33:31)最重要的是要当心假冒为善,因为一旦它钻了进来,就会蔓延到整个灵魂,好比大麻风蔓延到全身一样。
“尽管他有了一张新的嘴,但人还是这人。”“许多外表看起来像圣徒的,在家里却扮演着鬼魔的角色。邪恶的认信者实际上不信有神。”“认信者的肮脏生活是瞎眼之人路上的绊脚石。”“一个认信者若没有离弃罪孽,就像从隔离病院出来,身上还有毒疮,却跟健康人在一起。这样的人有恶龙的毒气,侵害了周围的空气。这样的人是在杀戮自己的儿女、亲戚、朋友和自己。”“他们就像恶龙,臭不可闻的尾巴拖着许多天上的星辰,摔在地上。他们通过自己污秽至极的言行,让许多认信者跌入属世的肉欲之乐中。”“哎!神不久就会把大磨石挂在你颈项上了,时候将到,你必定被淹没在神烈怒的洪涛骇浪中。”耶和华的烈怒甚至比这更猛烈:“告诉世人,如果你们不愿离开罪孽,那么基督和你就是分离的,而你离开祂后,祂却要被那些厌弃罪恶的人所接纳。”班扬在对待听众和读者时就是如此忠信、深情。那时他正值盛年,所以抓紧机会来证实之前在《洗礼上的分歧不能阻碍相交》(Differences in Judgment about Water Baptism no Bar to Communion)一书中的看法。“很奇怪,人们不顾神的一切警告,却按自己的主意分门别类,这超出了恩典和爱心容许的范围。我是长老会,你是独立教会,他是浸信会,各人就这样按照自己的观点抱团结派,彼此之间不能团契相交,而主耶稣在新约中却命令我们要彼此交通。”“为了在这件事上帮到你,请把你的眼目更多地放在自己的卑劣上,要以谦卑为衣,优先照顾弟兄,而非自己;要知道,不管在神那里,还是在明白人那里,基督教都不是小事。”“我经常在心里说,为何一些弟兄羞于跟那些就算不比他们强,至少也跟他们一样好的人相交呢?难道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配不上他们圣洁的团契吗?显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他们高抬了自己。”然后,班扬继续声明,绝不该隐瞒罪和撒但放在基督徒天路上的困难。救恩的成就必会伴随着敬畏和战兢。只有靠着属天的帮助,倚靠我们的天父,才能成就。“离弃不义,且达至神所要求的极致程度,原本就是血肉之躯所不能效仿的榜样,因为我们还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有了好纸张、好墨水和好笔,老练且心甘情愿的人就可以走得更远。”关于基督徒的试炼,里兰德先生写道:“当爱罪的心屈服于良知时,平安就会如江河涌流,从而神得着荣耀,基督被高举;并且,幸福的灵魂在全知全能圣灵的教导和影响下,也会因相信而体验到甜美的平安喜乐。”千百万的朝圣者进入了天上的城,一路争战直到永恒;然后,当他们唱响得胜的凯歌时,路上的一切困难都似乎只是一时的痛苦,且为他们成就了永恒无尽的荣耀。这样一来,我们会怎样歌颂那位爱我们、用自己的宝血洗净我们,并使我们作王、成为我们神祭司的救主呢?愿荣耀、国度归给祂,直到永远。
——乔治·奥佛
作者序言:
当我在神面前记述称义、脱离律法可怕之咒诅时,我必须要谈论的就只有恩典、基督、应许和信心。但当我谈及我们在人面前显为义时,则必须要谈论好行为了。因为恩典、基督和信心都是不可见的,别人看不到,只有通过与福音相称的生活才能显明出来。福音是值得称颂的,它向我们宣告,我们罪得赦免乃是因为基督的缘故。所以,凡愿意罪得赦免,脱离神咒诅的人,都必须相信基督的义和宝血。但人若想要向邻舍显明自己真的领受了神的这一怜悯,就必须借着善行去这样做,因为对他们而言,其他的一切都只是口头上的话。这就好比靠着果子才能识别树的品种。树如果一直不结果子,那么做牧师的就有理由怀疑它究竟是一棵什么树。
认信者就算没有好行为,也无妨他是一个认信者,然而在此情形下还认为他是真的敬虔,那就太蠢了。(太7:17-18;雅2:18)不是行为使人成善,因为不是果子使树成为好树,乃是信心让人成善,这是原则,行为只是显明他已然如此。(太7:16;路6:44)这又如何呢?为何凡没有因信而生发善行的认信者,都没有真信心,都是荆棘丛,“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来6:8)呢?因为认信者不结果子,就表明他们不是神所栽种的,不是麦子,而是“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太13:37-38)
信心不需要行为来帮助我们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在称义这件事上,信心不需要加上任何的善行,除了基督亲自成就的善行。因此,真善人“不作工,只信”。(罗4:5)因为他不是要把什么带给神,而是要接受自己因信称义这件事;他在神面前称义这件事,只能取决于另一位——即耶稣基督——的善行。
但是,只因为人在神面前称义与善行无关,是不是就一点都不需要行善了呢?没有带来好行为的信心,能叫作称义的信心吗?(伯22:3;雅2:20,26)确实,好行为是必要的,尽管神并不需要;但在神面前称义的信心如果没有带来善行,就不值得一提。
世人对基督的信心有两种。关于称义的观念,二者是一致的;但在应用方式上却大相径庭。一种是不得救的信心,它对基督的认识只是出于臆测,并没有根据,所以只会闲懒不结果子;而另一种信心则是真的见到并接受了基督,因此果实累累。(约1:12;来11:13;罗10:16)真正称义的信心是要按福音的要求领受、信奉并顺从神的儿子。它既在称义这事上显明了称义之信心的本质,又在行善这事上显明了这种信心在世上带来丰盈善行的原因所在。我看见了礼物,知晓礼物的性质,并不会因此让礼物属于我;如果我接受、拥抱了礼物,那么这礼物才属于我;就现在我们所说的事而言,如果我完全顺服了福音,与之共进退,那么才可以说救恩的礼物已经属于我。因此,不仅看见,而且领受,不仅知道,而且信奉了神子,要靠祂称义的人,必须有善行,因为这人已经通过信心领受并信奉了基督,基督这酵就影响了这个罪人的灵,让他能够行善,以便与他被称义的身份相称。(徒15:9;创18:19;来11:11)信心让撒拉得着怀孕的能力,我们因在基督里的信心而得以成圣。因为信心让基督和灵魂合一,这样一来,人就和祂是同一个灵了,当然不是在本质上,而是说人与基督同心同德了。此外,当罪人真的领受并信奉基督,以至于称义时,祂就会通过这一信心而得以让祂的话语和圣灵内住到心里。基督借着祂的圣灵和话语必然会影响他,管治他的身体、灵魂、生活和言谈举止。
我们知道,药不是看见了就起效果,而是要吃下去;同样,基督的血若不是凭着信心领受,就不能洁净人的良心。(来9:14)那是否可以认为,正确相信基督以至于称义,仅仅在头脑里就行了,或者说仅仅知晓关于祂的知识就行了?这种对祂的认识,可否算作灵魂唯一需要牢牢关注的,而不必进一步去行善?当然不是。因为一个人若真的见到了耶稣以至于称义、得了生命,在他身上就会发生改变,以至于荣上加荣。
如此相信的人,既已经借着信心在神面前领受、信奉了基督而得着生命,就不会缺乏好行为。因为神的话语和圣灵会伴随着这样的信心,住在人的内心和良知中。既然如此,一个有基督之话语和圣灵内住的人,会没有好行为吗?已经通过基督的忧患、眼泪、呻吟、十字架和残忍受死,而领受到神的爱、怜悯、慈悲、恩典和救恩的人,怎么会是不结果子的树!断乎不会!这样的信心就好比先知丢进苦水里的盐,让人为善,合乎主用,直到永远。(王下2:19-22)如果领受世间的礼物,都会令我们自然而然地脱帽致敬,甘愿为赐我们礼物的人服务,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信徒会失去信心——他借着这信心领受了基督——像一块顽石一样麻木不仁,或者最好的举动仅仅是用嘴唇来为基督的痛苦和恩典献上几句好话,就草草了事吗?不,绝不。“基督的爱激励我们”作出如此判断:既然祂把一切都给了我们,那么我们也该给祂一些吧。(林后5:14-15)所以,但愿任何人都不要骗自己——如果他不留心有关信心的真实含义,也许会如此,并情愿如此——而是要察验自己的信心,也就是说,要看看自己是否真有信心?如果有一些,那么这种信心在神审判世界的那日算不算数呢?
之前我已经说过有两种信心,现在我要告诉你们,善行也有两种。我们可以精确测度一个人的信心,特别是在他选择践行的事上。
有些行为不需要付出什么,有些则要付出代价。不纯正的信心会选择最容易的事。例如,读经、祷告、听讲道、受洗、掰饼、教会团契、讲道等是一类;而治死情欲、慈悲、率真、坦诚、乐于帮助穷人等是另一类。不纯正的信心会挑挑拣拣,选中这个,撇下那个,而真信心就不会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