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悦纳的祭——附:用灵和悟性祷告

HK$73.10 HK$86.00
  • 品牌: 子粒文化
  • 型號: 104
  • 商品庫存: 有現貨

- +

原名:THE ACCEPTABLE SACRIFICE & A DISCOURSE TOUCHING PRAYER

作者:约翰·班扬(John Bunyan,1628-1688

译者:维真

初版:1688年

出版:2019年

ISBN 9789998142114

字体:简体中文

页码:236

规格:平装塑封32K

定价:86.00港币 

 

——内容简介

本书是班扬《蒙悦纳的祭》和《用灵和悟性祷告》的合集。

第一部分:借着神的祝福,班扬这本书对于神的百姓保持温柔忧伤的心会大有用处。愿读到此书的人,没有一个属于刚硬悖逆之辈,愿他们跻身以下人群中:这些人为锡安哀恸,为他们自己、为教会、为民族的罪孽过犯而心碎。

第二部分:圣经说:“我要用灵祷告,也要用悟性祷告。”作者对这一话题的论述方法概括如下:一,论述祷告是什么。二,论述什么是用灵祷告;三,论述什么是用灵,也用悟性祷告;四,如何运用、实践上述关于祷告的真理。

 

——目录

第一部分:蒙悦纳的祭

编者的话

代序

引言

一、 忧伤痛悔的心着实美妙

二、 何为忧伤痛悔的心

三、 心灵破碎的必要性

四、 神为何看重忧伤破碎的心

五、 保持心灵柔软的益处

六、 教义的运用

七、 答疑

第二部分:用灵和悟性祷告

编者的话

论用灵祷告

一、 什么是祷告

二、 什么是用灵祷告

三、 什么是用灵、也用悟性祷告

四、 答疑

五、 运用与实践

 

——作者简介

约翰•班扬(John Bunyan,1628-1688),17世纪英国著名寓言文学大师,英国通俗文学的开创者,是与莎士比亚齐名的大师级人物。他小学未毕业,却以丰富的想象力留下了众多经典作品。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多国文字,广为流传,代表作《天路历程》更是成为跨越文化差异、备受推崇的不朽传奇,国内已有二十多家出版社出版和再版过

 

——试读

第一部分蒙悦纳的祭

 

编者的话:

乔治·寇恩(George Cokayn)牧师为本书写了十分出色的序言,从中读者可以知晓,本书是在怎样一种悲伤的境况下出版的,作者有什么样的意图,他怎样对待本书。对于班扬的这本《忧伤的心之美》的新版本,无需再介绍什么了。

乔治·寇恩是伦敦一位福音牧师,他最终加入独立教会一派。他是博学之士——在大学中成长,曾在下院讲道,是显赫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怀特洛克(Whitelocke)的随扈教士,也是索珀巷(Soper Lane)圣帕克拉斯(St. Pancras)教区的教区长,以合乎信仰的行为和虔诚的生活而著称,但他不敢违背良心,屈从自己认为敌对基督的仪式和信条,所以遭受了许多逼迫。并且,他跟两千名敬虔的牧师一同被剥夺生计, 由属天的护理之工来供应日用的饮食。

法律命令他禁言,不得述说他救主的荣耀,但他的天父要他讲道。要顺服谁,他可没有犹豫。冒着坐牢、流放甚至死亡的风险,他坚持讲道。神看重他的服侍,他在伦敦野兔场(Hare Court)创建了一间兴旺的教会。他的序言落款日期是 1688 年 9 月,而在1689年,年纪老迈的他就踏着班扬的脚步去往那荣美之城了。班扬的浸信会友人因他的豁达大度而对他的死无动于衷,这真令人痛苦;但一位独立教会牧师真情实意地推荐一位浸信会成员的作品,着实令人愉快。听到如此博学的人至为热切地推荐一个没有学问,却在事工上像巨人一般的贫苦弟兄的作品,真的令人振奋。确实,宗派争议中也有足够的水来熄灭意见相左生发的任何不圣洁之火。乔治·寇恩似乎跟班扬有着类似的心态。他的一些表达方式显然具有班扬的风格。

所以,当谈到禁卒时,他说:“他是相当暴戾、内心无比刚硬的恶棍,但一旦被神对付,立刻就变得温柔,内心变得异常柔软温和。”当提及主那使罪人心里柔和的声音时,他说:“这是多么荣耀的奇妙大工。神能让顽石一般坚硬的心如雪消融,化为泉水淙淙,流淌敬虔的忧伤,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

“忧伤的心”这一主题非常重要,因为对于救恩来说至为关键。人心生来就刚硬,无法破碎。天使没有能力行这样怜悯而公义的神迹。这是圣灵的新生之工。有些人以为神为了预备这严肃而重要的转变,而总是用护理之工来击打人心,但事实并非如此。有谁敢限制全能者?祂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来对付罪人:对付这人用一句耳语,对付那人却用一场飓风;有些人最初觉醒是因为听到了圣道传讲,有些人的重生得救是通过一位虔诚的朋友或邻居,有些人则是遭受护理之工的击打。但是,所有人都是被神带领着,在祷告中寻索圣洁的谕旨,直到圣灵照亮人心的工作让他们找到安慰。问题不在于途径,而在于事实——我重生了吗?我已经连接在了基督身上吗?我结出了为罪哀恸这种敬虔的果子吗?我是否言行美好,是所有旁观者——人、天使和魔鬼——以及无处不在的神都能知晓、阅读的活生生的天国来信?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询究,我相信,这些问题将会深深地影响每一位读者。

愿班扬的两句评论在每一个人的脑海里都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神将会因罪而破碎所有人的心,要么是在今生,叫人悔改得福,要么在来生,叫人被定罪,落得悲惨境地。”“请思量,你必定只死一次——我指的是在今生的死——如果你死的时候,境况糟糕,那么你不可能回来,死得好些。”愿我们的灵都受洗归入这些郑重的真理,我们忧伤破碎的心能够成为蒙神悦纳的祭。

——乔治·奥佛

......

引言:

“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

——《诗篇》51章17节

这是大卫的忏悔诗。说是忏悔,一点也不错,因为整首诗显明了大卫因自己可怕的罪行真的在伤痛:他奸污了拨示巴,又谋杀了拨示巴的丈夫乌利亚(详情参见《撒母耳记下》11和12章)。这首诗表明,这个可怜的人灵里知罪后,心里就汹涌澎湃起来。他一会儿呼求怜悯,一会儿承认自己的滔天过犯;一会儿哭诉自己本性如何极端败坏,一会儿哀求神将他洁净成圣;然后他又害怕神会唾弃他,使他离开主的面,收回圣灵……就这样他反复挣扎,直到他说出这句经文,看到自己的心和灵,神不会不喜悦,他的心绪才平复下来,他说:“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就好像是说,我感谢神,因我有了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好像是在说,感谢神,这刚好是我有的。

经文表明了内心的激荡。这句经文分成两个部分。一,定论;二,对定论的论证。这首诗的定论是,“神所要的献祭是忧伤破碎的灵”。对定论的论证是,“因为忧伤痛悔的心,神必不轻看”。

在定论的部分我们要思考两件事。第一,对神来说,人忧伤破碎的灵是祭物。第二,在神看来,人忧伤破碎的灵等同于——或者说是超过了——其他一切的献祭。“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

对定论的论证很简单:因为这样的心,神必不轻看。“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我可以这样下结论:一个正确地破碎的灵,一颗真诚痛悔的心,对神来说是好得无比的。这样的事胜过人履行一切外在的本分,这正是大卫想说的:这样的祭等同于我们能献给神的所有祭物。是的,这样的祭可以替代其他所有的祭,若没有忧伤的心,所有的祭物就毫无价值。而神所要的单单是这样的祭。

有四件事,神十分悦纳:

第一,基督为我们的罪将自己的身体献为祭。圣经告诉我们(来10),基督的献祭胜过所有的燔祭和祭物,讨神喜悦的乃是这祭;使人成为圣洁,因而在神眼中可蒙悦纳的,乃是这祭。

第二,对神无伪的爱比所有祭祀和敬拜的外在形式更美。“尽心、尽智、尽力爱他,又爱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样祭祀好得多。”(可12:33)

第三,过圣洁、谦卑、顺服神的生活。什么更讨神的喜悦呢?神喜悦燔祭和祭祀,岂如喜悦人听从祂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弥6:6-8,撒上15:22)

第四,本书所讲的这句经文:“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

然而,我们要注意,这里提到的破碎痛悔的心,仅仅是从神的角度看,才是可悦纳的。大卫说,“神啊,你必不轻看”,言下之意是,世界并不看重这样的一颗心,也不觉得心里忧伤痛悔的人有什么宝贵。是的,蒙福拥有忧伤之心的人,无论男女,都无法用自己破碎忧伤的心换得这个世界的尊宠;无论他们去哪里,破碎忧伤的心都带来重担、烦恼。这样的人心里翻腾不定,然而在属肉体的家人看来,他们就好像迦特王亚吉眼中逃亡中的大卫,不过是给家人添乱而已(撒上21)。

 

他们的叹息、眼泪、昼夜的呻吟、哭泣和呼求、独树一帜的姿态,让所有属肉体的家庭发狂。有的横眉冷对,有的轻蔑鄙视,有的避而远之,有的分道扬镳。但请注意,圣经却说:“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神反而悦纳他们,因为在神那里,不轻看就是看重他们,视他们为宝贵。

 

第二部分 用灵和悟性祷告

编者的话:

对人类的幸福而言,祷告至关重要,再没有比祷告更重要的话题。祷告是我们与天堂相交的唯一途径;是“人与造物主沟通的语言;让圣徒的灵魂接近神,享受无比的喜乐,也因为如此,就与天父同在”。耶稣道成肉身亲临人间时,给我们作了一个庄严、终结性的宣告,是所有一切祷告的准绳,无论是私下、聚会还是公共场合的祷告,何时何地,从创世开始到世界的末了,都以此为衡量定度:“神是个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灵和真理拜祂。”(约4:24)

但我们的仇敌魔鬼千方百计阻挠人履行祷告这一神圣、愉悦的责任,而人心思意念上的败坏,更让魔鬼的诡诈邪恶如虎添翼。魔鬼最成功的手段,就是保持人心闲懒,或扼杀对圣洁的追求,从而扼杀人对祷告的追求;因为亚当犯罪后,人就向着圣洁死了。班扬在他的《灵魂城圣战》(the Holy War)一书中,对魔鬼阻挡祷告的伎俩作了非常生动的比喻:书中“以马内利”的大军包围“灵魂城”时,花了很大的力气要夺取“耳门”,作为进入灵魂城的主要入口。魔鬼下令,让意志勋爵把守这一重要的城门。意志任命脾气暴躁的“偏见”为守门官,率领六十名聋耳小兵,严严把守耳门。暴躁、猥琐的偏见和他的聋耳小兵,全都穿戴着魔鬼军队最坚固的盔甲,即“闭口不祷告的灵”。只有以马内利无坚不催的能力,可以攻破这些阻碍。以马内利得胜了,掌权了,灵魂城充满欢乐;不住的祷告让获得新生的人呼吸到天堂的纯净空气。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体贴肉体”来偷袭,搅扰了他们的欢乐幸福。救赎主渐渐离去。魔鬼招募怀疑者组成大军来攻打灵魂城,为了阻止祷告,魔鬼“最想用污物封住的就是这门”。灵魂城想方设法派人送信恳求以马内利来救援,但信使没有发挥任何作用。直到灵魂城到了十万火急的地步,才总算找到两个合适的信使,但他们不是住在宫殿里,而是在“一间非常普通的小屋里”。他们的名字是“渴慕觉醒”和“泪眼”:这个比喻阐明了这句经文:“那至高至上,永远长存,名为圣者的如此说,我……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赛57:15)班扬用这个故事教导我们,不要依赖地上圣徒的祷告,也不要倚赖天上已得荣耀之灵魂的祷告,这是毫无价值的。我们“渴慕觉醒”,我们自己的“泪眼”,我们自己立志来寻求神,深深悔改,意识到自己全然无助,才会让我们转向救主,唯有通过救主耶稣,我们才能找到进入天上的父神家里的路,得儿子的名分。

与神相交的人在祷告中得到的能力,是人类通过学习无法获得的。他会更加熟悉灵修的语言表达,使人得儿子名分的圣灵引领他们甚为郑重地来到无限永恒的神面前,就像人来到父亲面前一样。私密的祷告,完全是本质上属灵的事,难以付诸笔端。“诚恳真挚的祷告,包含着多少对神无以言表的渴望、感受、爱慕、恳求,实在说不尽,写不完。”祷告带来“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我们“不沾染世俗”(雅1:27)。那些持续感受到神同在的有福了。一个基督徒灵命的年岁,是以他能否“不住地祷告”、能否“不住地寻求神的面”来衡量的。这不是说他必须无休止地念诵什么祷文,而是指保守自己的心思意念与主亲密,以致能坦然地说:“我活着就是基督。”(腓1:21)当大卫被地狱的痛苦抓住,他立即呼求:“耶和华啊,求你救我的灵魂。”(诗116:4)当门徒们遭遇危险,他们没有念诵主祷文,而是立即呼喊:“主啊,救我们,我们丧命啦。”(太8:25)班扬在谈到私密的祷告时,鞭辟入里地反问说,“来到神面前若没有措辞优美的话”,祂难道就不垂听了?“祷告,不是如很多人所想的,只是叽里咕噜讲几句赞美的话语,祷告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神所要求的只有两样:真诚和全然信靠基督,就是信靠祂是我们和天父之间的中保。“凡求告耶和华的,就是诚心求告祂的,耶和华便与他们相近。”(诗145:18)关于个人如何在灵里亲近天父,敬虔的班扬所说的一切都没有冒犯什么人;但是,他既然得享与神的交通,就和所有的信徒一样,渴慕与地上的圣徒相交,在选择公众崇拜的形式时,拒绝使用英国国教的公祷书,冒犯了很多人。

强迫或贿赂人参加宗教崇拜,都是不合理的,也自然会导致伪善和宗教逼迫。大流士王颁布的宗教命令就是如此(但6)。同样王室或议会对基督徒自由的任何干预也会如此。“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罗14:4)“我们各人必要将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说明。”(罗14:12)末日审判的严正充分表明,由个人来决定属于信仰、崇拜和行为上的事情,不仅是个人的权利,也是必要的,而在这些事情上,唯有遵循圣经的启示。灵魂重生后,就成为造物主选中用来敬拜祂的殿;人心的圣殿无比荣耀,胜过世上所有的建筑;因为世上的辉煌终必化为尘土,而神的殿在永恒中则荣上加荣。

班扬十六岁之前,参加主日崇拜时一直听教堂里诵读公祷书。后来英国议会颁布法令,禁止主日崇拜使用公祷书,违反还要收到不公的重罚。法令规定,宗教崇拜必须遵守一份指导书的规定。这份指导书对公共崇拜的感恩、忏悔和祈求都作出规定,只是没有规定祷告的具体形式。指导书的序言里记载了清教徒对英国国教礼仪的批评:虽然英国国教《礼拜仪式》(Liturgy)的编纂者付出了许多努力,出发点也很虔诚,却造成了损害。事实证明,无益的仪式带来很多不良后果。上层神职人员抬高了宗教礼仪的重要性,似乎没有这些礼仪就没有崇拜的方法了;无知、迷信的人将这些仪式当作偶像,引来无尽的争议,懒散无效的侍奉越来越多。班扬对这些现象作了深刻的思考,他回顾自己从前的无知和迷信,怎样将外在的仪式当作圣洁的标志,“和其他人一样自以为无比虔诚地发言、唱诗”。但当他终于走出在罪中挣扎的痛苦、漫长的岁月,拥有了基督徒的生命,他就下定决心摒弃礼仪式的祷告,坚决反对这类的祷告。他认为基督徒事工中,最重要的资历,就是祷告的恩赐。关于祷告,博学、虔敬的圣徒一直都各有各的见解;但像班扬这样杰出的神仆、对圣经造诣高深的人,他对祷告的看法,是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虽然他的著作措辞严厉,但我们应当予以谅解,因为在班扬的时代,在宗教争论上,儒雅相敬尚未蔚然成风。当时班扬因抵制公祷书,锒铛入狱,被残酷迫害,差点被流放,甚至置于死地。但他坚持自己凭良心和祷告作出的判断,全然不顾这些威胁,还在贝德法监狱被囚禁的时候,就冒着生命危险出版了这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清晰明了,词简理博,引用大量经文阐述了他对祷告这一重要论题的观点。

任何预先构思的祷词都会束缚班扬自由奔放的灵,他是祷告事工的伟人,他带领公共崇拜时,要求众人带着最深的虔诚崇敬之情——他带领的会众可是当时人数最多的教会之一。关于公共聚会的祷告方式,最大的争议点在于:牧师是应当仰赖圣灵帮助、奉救主基督的名、按神同在的感动即兴构思祷文献给神呢;还是应当按部就班,宣读精心构思、修辞优美的固定祷文?后者无疑更容易做得到,但是不是更好呢?两者哪一种最符合圣经的启示?哪种最有可能发挥果效,让会众得到属灵的益处?当然,这样的争议并不涉及分裂、异端的问题。“各人心里要意见坚定”(罗14:5)就好。我们不能因为彼此意见不合,就轻视对方。我们应当先去查考,把祈祷固定、格式化,是否符合救主耶稣的意愿?如果是,那么主耶稣给祂的教会留下多少祷文呢?除了那篇极其优美、全面的‘主祷文’,还有别的吗?耶稣有没有批准规定某个祈祷范本呢?如果有,谁可以修改、增减呢?相反,如果我们认为,“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罗8:26),那我们就应当跟班扬一样,依靠神所应许的,就是恩典圣灵的帮助来祷告。那些与天国有亲密沟通,得着能力使他们的行为焕然一新的人,有福了。他们为亲友、病弱或丧气之人祷告时滔滔不绝,言辞妥当;他们的生活印证,他们处处与主同行,时时蒙主训诲。用圣经的话说,就是他们“用灵祷告”,也“用悟性祷告”。

——乔治·奥佛 

论用灵祷告:

“我要用灵祷告,也要用悟性祷告。”(林前14:15)

祷告是神所命定的,我们可以在公开场合祷告,也可以在私下祷告;的确,神定意我们祷告,好让我们藉着祈求的灵认识神,与祂亲密。祷告也会大大影响行动,不仅为作出祷告的人,也为他代祷的对象,在神那里成就奇妙的作为。祷告是打动神之心的金钥匙,藉着祷告,空虚的人心得到满足。藉着祷告,信徒向神敞开自己的心,就如人找朋友倾诉一样,也因此不断得着与神亲密情谊的凭据。关于公开的祷告与私下的祷告有什么区别,心里的默祷和发声的祷告又有什么区别,我可以长篇大论。对于如何区分祷告的恩赐和祷告的恩典,我也可以说上两句。但我不想分散精力,我眼前最首要的事,是讲论祷告最核心的问题,核心的问题抓不住,祷告把手举得再高,眼睛圆睁,声嘶力竭都是白费力气。圣经说,“我要用灵祷告”。

 

所以我对这一话题的论述方法概括如下:一,论述祷告是什么。二,论述什么是用灵祷告;三,论述什么是用灵,也用悟性祷告;四,如何运用、实践上述关于祷告的真理。

 

 

相關商品

约翰·班扬文集套装

HK$532.10 HK$626.00

神圣甘露(A DIVINE CORDIAL)

HK$64.60 HK$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