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释经学(NOT LIKE ANY OTHER BOOKS-Interpreting the Bible)

HK$66.30 HK$78.00
  • 品牌: 子粒文化
  • 型號: 平装32K(210mm*143mm)
  • 商品庫存: 有現貨

- +

原名:NOT LIKE ANY OTHER BOOKS-Interpreting the Bible

作者:彼得·马斯特斯博士(Dr. Peter Masters,1939- )

译者:庄嘉彝

初版:2004年

出版:2019年

ISBN 9789998142107

页码:188

规格:平装塑封32K

定价:78.00港币

 

——内容简介

“谨以此书献给历代持守改教传统的传道人、解经家和神学家,包括改教家、清教徒、兴起大觉醒的器皿以及世界宣教的先驱们,对如何解释圣经,他们比我们今日要在行得多。”

使今天的教会受到重创的重大错误和不同流派的都来自于错误的圣经解读,无数基督徒都在寻求如何清楚说明解读圣经的古旧、传统并可靠的方式。很多福音布道会和圣经学院都被一种新的解经方式所席卷,这种方式是源于那些不信圣经的人的批评、剥离圣经是神的信息、并且要牧师在讲道上信息贫乏。本书揭开当今现状,并且提出许多正确和错误解经的例子。作者显明圣经有自己的解经原则并且每一位信徒都当知道这些原则。

 

——目录

1. 无声的变革

2. 潜藏的危险

3. 圣经只是人类的作品?

4. 超简单的圣经?

5. 一无所知地解经?

6. 被撕裂的圣经

7. 圣经纯属理工科书籍?

8. 圣经的实践意义是传道人自己加上的?

9. 改教家们真正的看法

10. 所有的比喻和神迹都在讲论恩典吗? 

11. 正确的解经步骤 

12. 圣经的内容全都适用于今日吗? 

13. 为士师正名

14. 棘手的参孙

15. 结语

附录一 预备讲章的二十一个步骤

附录二《士师记》结尾 

译名表

 

——作者简介 

彼得·马斯特斯博士(Dr. Peter Masters)出生于1939年,自1970年起牧职于英国伦敦中心区著名的都市会幕教堂(Metropolitan Tabernacle),司布真曾于1854-1892年在此牧会。马斯特斯博士是伦敦改革宗浸信会神学院的院长及司布真所创立的神学期刊《剑与缦》的主编。他年轻时曾就职于大英博物馆,对英国人文历史有深入研究。他到都市会幕教堂任牧后,扭转了教会衰败的局面,聚会人数大大增加,如今都市会慕教堂已经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会,聚会时有中文、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同声传译。

马斯特斯博士著有多部神学和灵修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其中多部作品在中国内地被翻译和正式出版。他的讲道面向欧洲和美国直播。在都市会幕教堂官方网站(www.metropolitantabernacle.org)首页顶部选择中文-菜单-佈道,可以收听他讲道的录音。

 

——试读 

1.无声的变革

在英国或者美国一个颇有声誉的福音派小教会里,长老和执事们正开会讨论教会牧师的人选,而最合适的两位候选人刚在知名神学院完成了进修。参与会议的都是机敏而具有属灵眼光的人,他们最关心的是作为牧者应具备的条件。但他们对这两位候选人未知的一面,可能让他们为选择牧者所作的一切功亏一篑。他们没察觉,候选人就读的虽然是坚定的福音派加尔文主义神学院,却正在发生从根本上背离正统教导的事。

对近几十年来在世界上许多知名神学院和圣经学校里发生的释经学大变革,教会同工们一筹莫展。他们为什么疑虑呢,难道那些广为人知的捍卫真理的堡垒会用不合圣经的释经学观点来污染志在侍奉神的神学生们吗?不幸的是,这的确发生了。这是令人痛苦的现实,自由主义思潮发展出的论调(这些论调遭到维多利亚时代的福音派强烈反对)甚至在最好的神学院里都取得了权威地位,在释经学上,使新派方法(我们将这样称呼它)和宗教改革以来的无数传道人所秉承的方法分道扬镳。神学生们通常在圣经语言、系统神学、圣经历史、甚至教牧神学方面接受了良好的训练,但在注释和阐述圣经方面——这也许是最重要的课程——严重不足。

就此,本书将展示问题出在哪里,以及我们所相信的合乎圣经的正确解经方法。只有正确的方法能揭示神话语给我们的全备信息,对此我们将给出一些例子。传道人会很容易明白我们在说什么,但这不仅对传道人重要,对忠于圣经的所有基督徒也一样。如果教会同工在多年以前就注意到这个倾向,那他们绝不会保持沉默,这样一来这些有名的神学院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并抵制这些新论调。

在另一条完全不同的战线上,如果简明扼要地向信徒们展示了多年之前的释经原则,我们可能就不会看到灵恩运动疯狂的极端现象了,这种现象完全地践踏了这些原则。接下来的章节将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如果遵循了圣经本身的原则,错误就不会发生了。所有人都该知道释经学的基要真理,以及当今世代的作法错在哪里。

当下流行的新释经观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那些忠于圣经的学校,并在20世纪80年代大大增强了影响力,如今占据了大部分课堂。许多奉行新释经观的教师很离谱地说,解读圣经必须跟解读其他书籍一样。即不管我们有多么相信圣经是神所默示的,仍应当多多少少按解读人类作品的方式,也就是以科学、客观和分析的方式来解经。经文不能再被当成独特的圣书来对待,不能用其特有的方式来解读。当19世纪敌对圣经的自由主义者开始主张这些论调时,我们的属灵前辈就极力反对,我们与他们一样,认为这些论调实质上是人本主义,并不属灵,会严重阻碍传道人从神的话语中获取必不可少的属灵教牧信息。简言之,这对真正的传道是毁灭性的,从这个事实中就可见一斑——采纳这些论调的学者们弄出的圣经注释干瘪空洞,毫无属灵生气。

当然,我们所说的新派方法在不同的教科书之间也存在差异,但我们要说的是总体立场。我们将简要概述新派方法,但我们必须首先问一问,为何虔诚的福音派教师们会跟随早期的自由派神学家堕入这条歪路?拥护新派方法的福音派学者常常表示,对完全采取寓意和谦恭方式解经的传道人感到失望和担忧。他们希望训练人们使用严肃的科学方法来评估所有讲道内容,不管出自哪里,他们认为新派方法能够做到,但却未能发现新派方法摧毁了圣经自己的解经原则。这无异于饮鸩止渴、过为已甚。

按照新派方法,解经者对经文属灵含义的洞察力就微乎其微了,这会导致解经空洞,对神及祂的旨意的宣讲变得肤浅。新派方法也许适合研究世俗文献,但实际上这也是值得怀疑的。许多伟大的作家和剧作家都会以春秋笔法赋予作品影射、引申的含义或寓意(尽管不是隐藏的),比如我们要求小学生掌握莎士比亚戏剧,甚至《爱丽丝漫游奇境记》(Alice in Wonderland)的潜在含义,学生如果在上交的作业里坚持字面含义就是作者唯一要表达的意思,那肯定会得零分。新派方法的教师们看来正是希望圣经并不比世俗文献更具重要性,因而像使用理工科教材那样解经。而事实是,圣经并非任何书籍能相提并论,它是与众不同的,必须按其自身独特的规则,心怀敬畏和尊重来解读。

新派教师们沉迷于这样一种观点:圣经的含义因为昔日作者和今日读者的文化背景差异而十分晦涩。他们夸大了问题,而把这样一种已经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立场置之不顾——神用简单明了的话启示祂自己,任何时代的人都能理解。他们事实上抛弃了古老的更正教正确立场——每个基督徒都能阅读并理解圣经。新派方法创造了无数想象出来的理解圣经的困难,大量借用了自由派神学家对语言哲学的观点,为采用字面和文化分析来“理解”经文搭建了复杂的舞台。同时,几乎所有合乎圣经的属灵的方法都被摒弃了。

今日,神学生接受的解经训练是在严格的技术性规则束缚下进行的,缺乏任何属灵的维度,因此他们毕业时,就好象一个运动员只有一条腿极其强壮,另一条却萎缩、荒废了。试问,这种运动员怎么参加比赛呢?当未来的传道人带着一套极不平衡的释经学离开学校,他必须为自己找到正确拿捏圣经话语的方法,他作为一个传道人成功与否取决于此。

当然,他在圣经语言方面接受的训练会是宝贵的财富,但愿其他课程也一样。然而对如何解读圣经,他接受的却是毫无希望的自由派观点,如果他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学会正确的解经方法,那么这对他将是毁灭性的。

毫无疑问,如果像乔治·怀特菲尔德和司布真这样的传道人使用今日新派方法所提倡的解经法,他们绝不能传讲出如此有力的证道。(同样,无数前辈解经家们,例如加尔文和马太·亨利,也写不出他们的圣经注释,他们从未使用过与新派方法的现代人本主义规则类似的解经法)。我们必须尽快恢复对圣经话语的属灵特性应有的尊重,这种属灵特性曾催生了改教家、清教徒的证道,大复兴中的讲台,以及其他时期出色的高举基督的讲道。

很高兴,在这个问题上,笔者并不孤单,因为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牧者们都惊讶地看到了今日的释经学中这种具有高度的局限性、抑制圣灵感动的趋势。许多神学院的教授和讲师们也对释经学系的所作所为失望地摇头。(一些人已经出版了优秀的书籍,规劝传道人们去寻找圣经经文的真实意图,在基督自己的话语里认识祂)。然而,新派方法已经遍布各地了。

这看起来好像是夸张而不受欢迎的断言,然而一旦读者看到了新派方法冷冰冰的世俗式解经规则时,他们也会因其偏离福音的程度而震惊。笔者希望长老和执事们——正如本章开头所描述的场景——在决定教会任命新牧师的事务时,对这些危险要有所警觉。至少他们能查明,一个神学院毕业生是否已察觉了这种错误,并开始探索新的方向。

就我们以上所说的而言,新派方法教师们的错误主张也有些用处,就是他们的错误会让我们专注于何为正确的。他们的基本论点是极端错误的,因为他们站在了我们所说的正确释经法的反面。解释圣经的方法“与其他书一样”的说法应该颠倒过来,改为“与众不同”,因而新派方法的每个基本原则都要完全地颠覆,正如本书将论述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看见、明白圣经自己的解释原则。这将从人为的束缚中释放出神话语的信息。

......

 

附录一:预备讲章的二十一个步骤

下面将给出一些步骤,在牧会事工中研读和应用一段经文时,可供参考。这种与今日流行的新派方法完全不同的解经法将有助于福音事工,而且倘若要解读关于基督的预言和预表,“规则”是必要的。这些步骤与其说是解经规则,不如说是总体上的框架或方法。其中有一些可以用来进行自我调节或检查,以便远离某些陷阱。

1.仔细读整章或整段经文,清楚地明白这段经文在讲什么事,不要只读一遍就敷衍了事。如有必要,在这个最初的阶段就可以参考圣经注释了,不过只是为了大体上清楚经文的主题,消除疑问。更为仔细地参考圣经注释是后面的步骤中的事,要等到自己的思路已经形成之后才行。(最好弄清楚经文中所有名字的发音,因为若思路在人名地名上绊蒜,怎么能明了大意呢?)

2.弄清楚经文是怎么回事。字面上显而易见的事件或主题是什么?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目的何在?经文提出了什么论点?经文描写的是怎样的历史事件?有必要写一份摘要。我们可能立刻就会看到明显或暗含的属灵信息、实践意义,但现在的任务是掌握经文明确的梗概,完全地理解经文的字面含义。

直接教导的经文,例如新约书信,其表面含意与属灵信息通常是一样的,我们研读的目的就是找出主题,弄清楚经文为什么要这样讲。

3.弄清楚总的情境。在思考经文的“表面价值”时,要考虑经文的历史和环境背景。我们需要圣经注释或圣经历史等参考书的帮助。经文的情境常常能解释经文中的看法和事件,例如,表明一种行为是对还是错。经文的情境也会显示神在此前对祂的百姓做了什么事。还有,可以知晓一篇诗篇的祷告的背景。经文情境不只对经文本身有帮助,还能为证道提供有价值的说明信息。

4.明确时间和地点。严格说来,这属于上一步的一部分,但很有必要将其单独列出。不清楚经文的历史和地理背景的圣经老师将一事无成。这些信息在最后的讲章中不会有太多体现,然而准备讲章时必须清楚经文发生(或写作)的时间和地点。

5.对照其他经文。现在必须应用《哥林多前书》2章13节的关键规则,考察该段经文对应的经文,以及对解读该段经文有帮助的其他经文。最后的讲章不能围绕所有这些经文展开,这样一来的话证道就会成为一堆堆砌起来的枯燥经文,然而这些经文会影响我们的理解。参考其他经文首先要遵循的就是“以经解经”的原则,即我们对经文的理解必须与整本圣经的主要教义相一致。

然后我们要找出对该段经文进行了解释或澄清的经文。我们已经多次注意到,根据《士师记》作出的讲道应当遵照《希伯来书》11章的解释,即士师都是属灵的、满有信心的人,明白有一位救主将要来。类似,就以利亚作出的讲道应当遵从《雅各书》的话语。可悲的是,大部分最近的圣经注释都忽略了那些解读了旧约的新约经文。

6.找出并解决经文中的问题。要特别小心地弄清楚那些复杂的措辞、表面上看来存在矛盾之处、看起来不公平的事,以及其他对理解经文——有时甚至是对信仰——有所阻碍的地方。这些难题常常会成为讲员的益友。因为解释这些难题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这样一来整个证道信息就会更有功效。对讲员自己而言,也必须弄清楚不解之处,否则就难以找出经文的属灵意图。总的来说,我们依靠前人的解经书来解决旧约中存在问题的经节。(例如,马太·珀尔在他简明扼要的注释中解释了一大堆存疑经节。)

7.找出关键词及其含义。预备事工并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找关键词不是找出几个词,每个代表一个论题就行了。重点在于,有些词显然具有首要的重要性。有时,这些词会在一段经文中反复使用,似乎主有意让人注意到这些词,在强调它们。几乎总会有动词和名词需要深究。如果我们不熟悉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就需要借助原文词典,例如《思莊圣经索引》(Strong’s Exhaustive)。有些词几乎总是需要澄清。(例如,经文讲的是哪种“恶”?是道德上的恶,还是带来伤害和毁坏的祸事?)

用现代的译文来启发对词语含义的亮光不一定是必要的好捷径,虽然这也能起到促进作用。麻烦的是现代译文版本往往使用不那么牢靠、精确的词语来代替KJV版所使用的古老但更恰当的词,有时还用不着边际的同义词来意译。如果教师不查考关键词原意,就会失去许多信息。同样,必须借助希腊文原文或圣经注释查考新约中的时态。

8.探寻经文的教牧意义。这是准备讲章最重要的阶段——探寻神要藉着这段经文赐给我们的属灵信息。在这一步证道讲章还未成形,经文的实践意义也没有确定,但所有可能的实践意义,不管是隐含的还是直接的,都应该确定下来。这样做的理由,以及性质,来自本书曾提到的三处新约经文。

《罗马书》15章4节教导我们在经文中寻找事例、教义或应许,好让我们得着忍耐、安慰和盼望(对将来福分的期待)。“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

《哥林多前书》10章1-12节(尤其是6节和11节)教导我们要看到那些犯罪、悖逆、不信、妥协和发怨言的前车之鉴(参见第5章)。经文也教导我们要专注于信心和得胜。要认识到,圣经是为了教导福音时代的教会而特意写下来的。要在经文中看到基督、加略山恩典和拯救的图景。

《提摩太后书》3章16节进一步增加了这份记录了期待和前设的“校验表”的内容,我们将带着这份“校验表”去探寻经文的教牧实践意义。我们要问:经文中含有关于神、人或教会的教义吗?有督责吗?有教导人改正的信息吗?有助于我们在义上长进吗?有没有教导基督徒的职责呢?有没有关于教会秩序或治理方法的教导?

我们引用的这三处经文表明,圣经的目的是赐给我们信息,这意味着准备讲章时必须投入主要的精力来辨明神放在每节经文中教牧信息和实践的功课。根据保罗在《提摩太后书》3章16-17节所说,圣经为神儿女的成圣提供了全备充分的教导,这里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我们在准备讲章时看到了这些教导吗?本书第5章将这三处经文中记载的读经期待列成了一份清单。在此建议传道人要把这样一份清单或“地图”放在他们的圣经中。使用这样的清单来准备讲章会很快成为第二本能,使用的人会越来越擅长于发现那些使徒们提到的信息特征。

不过,为了让这一步骤得到有效的执行,需要提出警告。多数解经家只带着少许期待去读经,并不寻求实践意义。这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的任务是从技术层面上找出经文在历史情境中的外在含义。按照这种思路,一些解经家给出了少量显而易见的实践应用,仅此而已。要是传道人没有那种老派的、布道一样的圣经注释,在探寻经文的属灵含义时得到的帮助就很少了。

不管有没有解经书的帮助,都必须带着教牧期待去读经,严密而诚实地寻找属灵含义。这是准备讲章的前半部分工作,赐下圣经话语的主乐于赐福给这些工作。

9.辨别经文主题。研究了经文潜在的属灵意义之后,就要明确之中最重要的或首要的意义。是关于救恩呢,还是信徒的罪?如果是后者的话,具体指哪种罪呢?是关于信心吗?还是勉励?教导的是哪项教义呢?可能确定首要的论题有些困难,因为经文会含有许多吸引人注意的论题。但找出最具有重要性的论题非常必要,否则手上就只有毫无头绪的杂乱信息,而证道必须围绕一个话题或要点展开。

10.辨别次要的论题和道理。圣经是神的话,含义深邃,丰富的珍宝藏于其中。在主题之外,还会有许多其他的论述,表达了深刻的道理。必须找出经文中所有这些“次要的”论述——常常包含了应许、教义和真理。益处之一是,有时候某个次要论题会反客为主,挑战我们选定的主题。同样,次要的论点能解释并拓展主题。

11.考虑如何应用经文。有了主题以及次要的内容,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实践呢?经文本身就通过事件的结果、论题的结论或明确的指示直接给出了实践意义吗?鉴于历史事件本身就由一系列连续的事件构成,因此根据事件中人们的回应(好的或坏的)与结果,能够将其以某种方式应用于相关的人。在证道中,有可能沿着事情发展的历程给出实践意义(我们所说的“实践意义”指的可能是——应当教导的教义、对基督的颂扬、应尽的本分、面对的挑战、对个人的忠告和劝诫)。或者,可以把经文当作单独的历史事件,将其应用于后世。还有,若有可能,必须以经文来塑造证道的“方式”。如果圣灵藉着某个旧约事件表达了属灵信息,就应当尊重祂的表达方式。不应把生动的事件变为一系列干瘪的论点。就新约的比喻而言,故事的形式不能忽略。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弄清楚经文本身是否暗示了应用经文的方式。

12.安排好证道的措辞。现在要设计措辞。证道要包含几点内容呢?该不该介绍一下“背景”?经文中是否有令人吃惊之处,或者其他独特的特点,需要反映出来呢?该不该讲个事件?各部分或要点在整篇讲章中占据的分量恰当吗?什么时候举例说明呢?措辞是否紧贴主题以及根据参考内容得到的要点,是否专注于经文本身及其实践意义?必须明确地决定这些方面的内容,不能随心所欲,因为这会导致表达混乱。

......

相關商品

熔炉中的敬拜(Worship in the Melting Pot)

HK$57.80 HK$68.00

医治灵魂(PHYSICIANS OF SOULS)

HK$73.10 HK$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