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取义解经的例子

第三点或许是被忽略得最多的,就是必须在语境中考察经文。可以举出许多因忽略了这一点而断章取义的例子,但我们只给出其中三个。在《马太福音》7章,主耶稣说: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三十年前,笔者的一次讲道中批评了别人的一处错误,却受到了一个年轻的神学生的质疑。他用夸张的姿势拿起圣经,大声地说:“我这里有主给你的一句话……”然后读出这节经文。似乎,传道人对任何错误提出警告都是不对的,因为主耶稣说“不要论断人”。

这是一很普遍的观点。然而,若是这位弟兄稍稍注意一下经文的语境,就会认识到自己理解错误了。他把这句经文当作不准批评的命令,不能进行分辨,不能考察任何宗教观念正确与否。如果他多读几节,就会看到第6节——“不要把圣物给狗”。但如果不能评论任何事,那么如何知道“狗”指的是哪些不配的人呢?

主耶稣真正的意思在第5节显明了——“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因此,1-2节不是在谴责基督徒进行分辨的行为,以及对错误行为表示不同意见,而是说当自己在犯同样(甚至更严重)的罪时不要论断别人。这位严苛的神学生应该读接下来的第15节:“你们要防备假先知。”我们必须具备足够的判断力来分辨出假先知,因为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这一章都在讲分辨的责任,提供了经典案例,让我们看到仔细考察语境的必要性。

另一个因未考虑语境错解经文的例子是敬虔派关于如何在圣洁上长进的教导。此种教导已经走红很久了,并且在接近19世纪尾声时有了爆炸性增长,相继有无数支持此种教导的书籍出版。此种教导大胆地断言,成圣是靠信心,意思是如果我们不再自己去争战,而是交托给圣灵,祂就会让我们更加圣洁。其圣经根据有《罗马书》6:1-117:1-11,特别是《加拉太书》2:20——这些经文似乎支持这种观点,即成圣与称义有着同样的途径——靠着信心,也就是说这是 神恩典的工作。

然而,如果认真考虑这些经文的语境,就会看到它们并不是关于成圣的,而是关于称义的。如果谁从关于称义的经文中选取成圣的圣经支持,就定然会想象这两者是通过同样的途径得到的。如果考虑语境,认识到相邻的经文所说的主题,那么靠信心成圣的支持者们真诚拥护的那些解经会立刻坍塌。

还有一个未考虑语境的错误例子是关于医治。许多人根据《雅各书》5章得出了这样的教导,即基督徒有权利得到主的医治,如果他们带着充足的信心祈求,就一定能被医治。但是,语境再次提供了正确的解经,因为《雅各书》4:15为接下来的经文打上了大大的标题:“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作这事,或作那事。”雅各难道在几节经文后就抛弃了这条基本原则“主若愿意”反而说我们都拥有绝对的得医治的权利?主张信徒有权得到医治的教师们该读一下他们的“经文支持”之前的几节经文。语境很重要啊!

(摘自《与众不同释经学》11章 正确的解经步骤——典型的错误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