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洗脚”这种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吗?

遵守经文的字面意义,还是文化背景中的含义

一、每段经文都适用于今日,除非能证明其描述的内容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可以按不同的形式遵守

经文背后的原则是否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这是本章余下的内容所要讨论的。

我们用“文化”这个词来描述一个国家、地区或时期特有的生活方式。这个词指涉(在本章中)某地特有的一系列社会风俗。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不同,并不束缚于一种文化中,而是超越文化的。属灵的、道德的价值观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并不死板地恪守特定的外在风俗习惯或着装。为信徒和教会记载在经上的实际行动,必须尊重其字面背后属灵的和道德上的意图,要弄清楚,此种行为之所以按《圣经》中描述的方式出现,是否是因为《圣经》写作时代的文化背景,此种行为在另一时间和文化背景之下能否以另一种方式出现。

例如,给客人洗脚(《圣经》中的)表示谦卑和礼貌,友善,乐于相助。在当时当地的文化下,洗脚这种友善的行为很好地表现了这些态度,但重要的是这些态度本身——谦卑、礼貌、友善和乐于相助——而这些态度能用许多的方式表现。洗脚是当时当地的社会习惯。在寒冷的国家,因不穿凉鞋鞋子,道路没有那么多尘土,所以洗脚这种行为在他们的文化中就不存在,会让人感到很奇怪,当然也就不会被重视。

因此应当问自己:有没有必要采用这种表达谦卑、礼貌和友善的特别方式?就遵行的旨意来说,洗脚这种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吗?这是表达这些态度唯一可行的方式?大部分人都会毫不犹豫地给出否定的答案,因为洗脚并没有特别的属灵含义,只不过是当时当地的礼貌行为。经文中,谦卑、礼貌这类重要的态度和行为“穿上了”文化外袍,因此可以改变。

我们有自由用不同的外在行为来表现一项责任,这与经文的属灵内涵是一致的,例如腓立比书3:3——“因为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不靠着肉体的。”基督教不是严苛地遵守外在行为的宗教,除了洗礼和圣餐,那是基督特别设立的象征性的行为。罗马书14:17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因为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然而,这种思路并未取消关于教会治理方法的命令,我们仍要按字面遵守这些详细的实践性命令,因为这些命令是设计的教会的一部分,并非象征性的。

——摘自《与众不同释经学》彼得.马斯特斯博士/著